成天亮:一次未能登頂的攀登
成天亮:1940年生于陜西富平縣,1958年冬參軍。參與了1960年我國首次珠峰攀登活動,登達海拔8100米高度。1964年登頂希夏邦馬峰,獲運動健將稱號,1984年至1988年任西藏登山隊隊長,成功組織指揮了西藏登山隊多次高海拔攀登活動。
翻開《中國登山運動史》,成天亮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名字,而且時常與“開路”“突擊”聯系在一起。
黨齡近60年的成天亮于1959年進藏,同年12月參入中國登山集訓隊。1960年,中國首次攀登珠朗瑪峰時,他將物資運送到海拔8100米高山營地。1975年,他參加了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。
根據4月底出現好天氣周期的預報,登山隊于4月24日開始了第二次突擊主峰的行動(即第四次行軍)。
突擊組共59人(其中女隊員12人),組成兩個梯隊(成天亮被分到第二梯隊),分別于4月24日和26日離開大本營。
在這次突擊主峰的行動中,登山隊共向頂峰發起了兩次突擊。第一次是由登山隊副政委鄔宗岳帶隊進行的,隊伍行進到海拔7450米的大風口時沒有沖過去,不得不返回海拔6000米的二號營地休整待命。
5月1日下午,大本營指揮部傳來指示,說7日以后將出現一次好天氣周期,命令一、二梯隊必須在7日以前分別到達海拔8600米突擊營地和海拔8200米營地,再次向頂峰發起突擊。
接到指示后,在海拔6000米營地的黨員張俊巖、鄔宗岳、尼瑪扎西、嘎久群培、成天亮和仁青平措立即開會研究攀登方案,決定5月2日第一梯隊越過海拔6400米營地直接到達海拔7007米的北坳;第二梯隊到達海拔6400米營地,5月3日各梯隊再前進一個營地。
5月4日第一梯隊到達海拔8200米營地后,在副政委鄔宗岳和副隊長尼瑪扎西監誓下,女隊員桂桑進行了入黨宣誓儀式。
5月5日,第一梯隊從海拔8200米營地向海拔8600米營地攀登,這一天和往日一樣,天氣晴朗但風卻很大,當第二梯隊到達海拔8200米營地時,看見第一梯隊在海拔8500米至8600米之間艱難行進,當時高空風非常大。
天黑后接到指揮部消息,鄔宗岳失聯,命令成天亮帶領幾個隊員第二天一早前去尋找。
第二天天不亮,成天亮就和阿不欽兩人結組往海拔8500米快速攀登。最后在海拔8500米的山脊附近發現鄔宗岳的背包、冰鎬,氧氣瓶是打開的,背包放在一塊大石頭上面,下面有冰爪劃過的痕跡。
成天亮用報話機將現場的情況向大本營匯報過后,在周圍繼續尋找,但這里風很大,人也站不穩,附近沒有可避風的地方,繼續尋找有很大風險。這時第一梯隊有6個人下來,會合后,由洛桑堅贊背上鄔宗岳的背包返回海拔8200米營地。
第二天高空風依然很大,在海拔8600米處的人員不得不撤回到海拔8200米營地。兩個梯隊人員都集中在這里,大家都非常疲勞,營地也沒有吃的東西。
但好天氣周期不等人,在這艱難抉擇的關頭,指揮部決定再嘗試一次,隊長史占春親自做動員,大家雖然非常疲勞,但情緒很高,都表示堅決服從命令,最后決定由成天亮擔任突擊隊支部書記,帶領隊員繼續攀登。
當攀登到海拔8300米的時候,女隊員倉措因喉嚨發炎而出現呼吸困難,成天亮只得讓拉旺護送倉措下撤。
攀登到海拔8500米的時候,仁青平措昏倒,而且兩只手嚴重凍傷,腫得連羽絨手套也戴不進去,無奈之下,成天亮又讓羅則護送他返回海拔8200米營地,剩下5人在天黑前到達海拔8600米的營地。
大家整理了第二天要帶的電影機、金屬梯、報話機等設備以后,因為沒有什么吃的,只喝了點水就休息了。
9日一早,大家起來燒了些水喝了準備出發。洛桑堅贊因血壓太高、頭暈就留在營地,其余4人很快來到第一臺階下面。大家都知道一定要攀上第一臺階才能到達第二臺階,成天亮看到正面攀登第一臺階太費勁,打算繞過去從側面爬上去。
結果繞過去以后,他就看到離山脊不遠有條緩坡一直通向主峰。結果就沿著這個一米多寬的斜坡一直走,但看到離第二臺階越來越遠,才想起打開報話機將情況向指揮部匯報。
這時指揮部也發現他們走向偏低了,已經到達諾爾頓峽谷了,時間已經是下午,再返回向上突擊頂峰是不可能的,最后指揮部決定全部下撤。
下撤過程中大家沒有忘記攀登第一臺階的教訓,還研究了下次如何爬上這段巖壁。雖然這次兩個梯隊都沒有登上頂峰,但為最后成功突擊頂峰取得了寶貴經驗。
多次登山的成功經驗都證明,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和黨員的帶頭作用,再困難的任務都能完成。